“未來的LED直顯産品,中間件將不再是簡單分立器件爲主,而是呈現出面板化發展的趨勢!”行業人士指出,中間封裝結構的含金量、産業鏈價值占比持續提升,正在成爲産業結構性變革的最大“變量”。
從COB大流行開始的變革
据洲明科技预测,2024年Mini/Micro LED销售额实现翻倍增长,其中COB/MIP产品占比达13%-15%,预计2025年将提升至25%-30%。另据兆驰科技数据,2025年上半年,兆驰晶显COB产品出货倍增,其中1-4月份COB出货面积实现了同比翻倍式的增长,增幅高达120%以上。
即COB所代表的“面板化”封裝産品,在連續經曆了翻番行情、市場基數已經比較大的基礎上,2025年還將實現翻番式的發展。創維預計P1.2規格左右産品將成爲COB銷量主力,也將支撐起室內LED顯示超高清化發展的應用大勢。更爲重要的是,MIP産品,這種獨立器件,也在發展應用于COB封裝和GOB的方案。
爲什麽COB産品如此受歡迎呢?答案顯而易見!其完全封閉式的結構模塊,徹底解決了LED晶體及其電氣連接容易受到水、氣、光、熱、振動、碰撞幹擾,進而産生失效的問題。持續的市場應用實踐證明,COB産品的可靠性是極高的,甚至是目前主流LED直顯結構中最高的。同時,超過10年的技術發展也讓COB産品産業鏈更爲成熟,在P1.0規格、甚至更大一些的規格産品上,COB的成本與傳統獨立器件表貼工藝基本相當。
更爲重要的是,當市場需求向超高清發展時,單位面積內集成像素量越來越多。同等水平的缺陷率或者壽命期內失效率,對于超高清的影響和傳統戶外大間距屏的影響是不一樣的。這就讓傳統表貼工藝在更小間距産品上,不僅工藝複雜性和成本大幅提升,失去了“價廉”優勢;而且極大放大了表貼工藝的失效率危害,更失去了“物美”的價值。
表貼不再價廉物美,而COB成本不斷降低。這樣的趨勢下,後者成爲主流是必然的曆史路徑。2025年高等級LED直顯産品中,室內市場面板化技術占比達3成,將是一個重要的分水嶺。
面板化的中遊器件是LED行業各種品類産品的“共勢”
LED直顯的面板化發展是必然的。一方面,微型LED直顯,無論是矽基的XR應用,如AR眼鏡;還是車載的數字像素大燈産品,本質都是一種“小尺寸面板”,是高度集成的封裝結構。而在大尺寸LED直顯上,主流技術如COB、COG、GOB、IMD、MIP、SMD等大多數也都支持或者自身即是面板化封裝。
COG技術基于TFT玻璃基板,自身結構可看做與OLED極爲相似——即LED替代了OLED成爲發光材料,其本身就是一種新型面板。COB産品單個中遊模塊集成量很大,構成了一個百余平方厘米的面板模塊,是典型的面板化封裝。IMD結構,從最初四像素,向目前更多的像素,如12像素發展,已經是“小COB”的趨勢。
MIP、SMD雖然是獨立器件,但是二者中相當一部分中高端産品,采用GOB模式,即表面覆膜。其基礎CELL模塊也日益具有面板化特點。特別是MIP封裝産品,即可用于表貼工藝,也可用于COB工藝、甚至COG工藝。而GOB技術自身就是讓獨立像素器件産品“模擬面板化集成封裝”的可靠性效果的折中選擇,恰恰代表了面板化封裝的優勢。
2025年上半年,鸿利显示推出了户外、半户外COB产品,亮度达3000nit;这是继洲明科技全球首发户外COB产品后,又一厂商向“户外”这一传统SMD独立像素器件市场发起的进攻。即面板化应用潮流已经扩展到户外市场。国星光电在Infocomm USA 2025展会上全球首发的——MIP面板AS系列,推出“MIP+模组+GOB”三重技术融合方案,据称其墨色一致性提升50%,防磕碰能力增强80%,整屏节能20%,使用寿命延长10%,成为MIP类产品新一代创新的代表。
實際上,業內專家早已指出,當LED直顯進入“微米級器件”“巨量組裝”時代,極小的LED晶體與超高清巨量像素之間的矛盾,決定了組裝環節“高精度集成”的高難度和高度自動化。——高難度過程中,需攻克光學一致性控制、厚度均勻性控制、可靠性控制、成品率控制等核心技術難題,這讓只有部分龍頭企業有實力滿足行業需求;而高度自動化,是因爲“微米精度”更依賴自動化工藝設備,也讓集成環節本身具有“單體集成規模必須適度放大,才更具有經濟性”的競爭特點,推動具有一定規模得像素集成度的中遊器件成爲“主流”。
恰是在這樣的趨勢下,使得面板化的LED直顯不僅是“需求側高品質的要求”,也是“技術側叠代的必然”。面板化的LED産業鏈趨勢越來越清晰地呈現出來,成爲改變行業競爭結構的關鍵。
面板化的LED直顯,推動競爭格局升級
面板化的LED直顯,本質是中遊産業鏈環節做大做強。從最開始的封裝RGB燈組,到封裝LED模組面板,中遊廠商的工作量、增加值、技術門檻和規模門檻都顯著提升。
面板化的中遊器件,對于下遊終端品牌而言,固然有縮短生産周期、優化成本結構、提升最終産品技術效能,助力終端廠商供給提質的優勢;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剝奪了終端企業的品質自主權、降低了終端企業的技術話語權、讓終端制造從此前的行業核心環節,變成了“尾部環節”,極大影響了下遊廠商的競爭力構成格局。
但是,面板化的LED直显,不能简单理解为“有利于中游企业”:因为,例如,三安光电这样的上游企业推出了Micro LED的子品牌“艾迈谱”,进入中游市场,甚至觊觎下游终端机遇。兆驰科技作为COB的全球龙头,自身也是LED上游晶圆巨头。而洲明科技为代表的下游终端企业,进入中游封装环节,自己生产COB和MIP器件,成为又一种“技术扩能”路径。至于中游封装企业,一些如国星光电努力拥抱市场变革,发展新型面板化封装(值得一提的是国星光电也有部分LED晶圆产能);另一些中游企业则在新型封装上明显布局不足,其能否跟得上时代步伐值得怀疑。还有另一种企业,如海信,通过创新、合作和并购,实现了上中下游LED全产业链垂直集成……
“創新必然打破既有的競爭格局和利益門檻”!行業人士強調,面對新的技術趨勢、應用趨勢,只有奮力擁抱是唯一正確選擇。業內企業必須理解到,LED直顯的面板化發展絕非簡單的技術形態過渡,而是産業向更高集成度、更強可靠性、更優成本效益演進的必然路徑。它不僅重塑了産業鏈格局,更將推動整個LED顯示行業邁向更廣闊的應用前景、更多應用場景、更豐富應用形態與更成熟成本階段的發展,最終惠及整個産業鏈和終端用戶。
因此,全行業領先企業,努力擁抱新的“面板化LED直顯”格局,所推動的行業變革不是選擇題,而是必答題。——當然,回答這個問題的答案不一定是自己“生産LED面板”,而是應當在市場價值重分配中,找准自己的競爭優勢、發揮自身長處,實現自我發展價值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