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制定“奪回顯示器世界第一的戰略”——這是韓國經濟副總理兼企劃財政部長官秋慶鎬,近期喊出的口號。
幾乎是同時,中國科學院院士歐陽鍾燦指出:我國顯示産業曆經20余年突破“少屏”困境,目前已經進入全球顯示産業第一陣營;未來顯示産業高水平自立自強,更是關乎很多新型産業和消費的高質量發展!
“看到顯示産業的戰略重量,可以說是英雄所見略同”:大屏君覺得,也許一場顯示産業的“國戰”已經正在“醞釀”。
中韓:對手換位
據韓國顯示器産業協會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大陸以42.5%的全球市場份額位居第一,韓國以36.9%的全球市場份額位居中國之後。而韓國副總理秋慶鎬則表示:“顯示産業是韓國經濟的核心産業,從2004年到2020年一直保持著世界市場占有率第一的地位……”
可見,在韓方眼中,全球顯示産業存在一個2004年之前的日本中心、2004-2020年的韓國中心、以及現在的中國中心“格局”。
另據洛圖科技(RUNTO)發布的《全球液晶TV面板市場月度追蹤》報告,2023年第一季度,全球大尺寸液晶電視面板,隨著韓系面板廠逐步退出,LCD大陸電視面板廠的出貨量在全球市場的占有率再次刷新曆史高值,達到70.9%。即全球顯示市場,近年來顯著的有一個“韓系退出、大陸系加速上位”的趨勢。
但是,大屏君覺得,這還不是導致韓系顯示産業鏈緊張的主要原因:目前,在顯示産業四大類型,平板顯示、微型顯示、LED大屏顯示、投影顯示上,中韓的較量是全面的。
平板顯示中,液晶顯示産業鏈上,日韓台都是退式、只有大陸企業保持攻勢;OLED顯示中,剛性OLED曾經是韓國的王牌,近年來我國企業基本在技術上追平韓國企業、柔性OLED上,我國企業與韓國企業幾乎同步發力,目前不分伯仲、TV用OLED大型面板,韓國企業領先,但是常年虧損、IT用中尺寸OLED面板,韓國企業在積極布局,未實現新線量産,我國企業在投資計劃上暫時較爲保守、印刷和光刻圖案化OLED技術上,我國企業和韓國企業伯仲之間……
微型显示领域(主要是VR等应用),我国在硅基OLED的投资规模、技术水平、创业公司数量、量产能力上全面领先韩国企业;在铁基快LCD技术和产品上,与韩国企业并驾齐驱;在硅基micro LED研发上处于全球邻先地位;在下一代钙钛矿LED材料和LED上下游装备上,我国产业军团领先……
在LED大屏显示上,我国企业依托LED全产业链优势,确立了全球领先地位。韩国三星和LG的LED显示大屏项目,需要与我国大陆地区或者台湾地区企业合作。Mini/micro LED显示产业链和技术水平上,我国大陆和台湾地区领先日韩企业。
在投影顯示上,我國企業在激光顯示、激光電視、智能投影等應用創新上處于領先地位;我國企業在1LCD投影光閥市場處于領先優勢,同時基本具備向3LCD技術升級的基礎;在3LCD、3LCOS光閥上日企處于曆史性的優勢地位;不過我國LCOS光閥技術實現了大量技術突破,不存在技術端瓶頸;在DLP顯示方面,美國企業TI處于壟斷狀態;在投影最大的新興潛力市場空間,車載擡頭顯示上,我國企業在供應鏈、光機和車上應用上,處于全球第一集團……
綜上述,大屏君覺得可以用三句話形容今天的我國、特別是大陸地區顯示産業:第一是,規模量産型産品、技術和應用,全球第一;第二是,新興技術、研發投入、創業方面,全球規模第一,多數領域領先、少數領域落後競爭對手“半步”;第三是,産業鏈下遊、應用端持續領先全球,但是産業鏈上遊材料和裝備上,對外還具有一定依賴性。
而這三條結論,在5年前,則更適合于韓國顯示産業同仁——5年時間內中韓顯示産業地位關系,實現了“冠亞軍對調”,這對于韓國這樣一個“出口導向性”、“總體量有限”的國家而言,是一個重大經濟格局性“變量”:也就難怪,韓國要以國家身份、副總理之級別“主抓這一産業”。
競爭:一切都是陽謀
据韩联社报道,“夺回输给中国的显示器全球市占率第一,韩国将投资65万亿韩元”!——这是5月18日,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在首尔 “显示器产业革新战略圆桌会议”上,公布的“显示器产业革新战略”的重要一部分。
大屏君看到,韓國方面對此的分析主要有三個出發點:第一是,如何與我國企業,特別是大陸企業競爭、第二是,如何整合日本和我國台灣地區顯示産業鏈優勢資源、第三是,如何在韓國內部整合和創新顯示産業競爭力,特別是爭取在新一代技術的開發、量産和應用上領先。
維信諾光刻圖形化OLED樣品
同時,韓方在顯示産業鏈上的加強投資,有兩個強力理由:第一是,截止今年4月份,韓國經濟創下連續第14個月貿易逆差的紀錄。4月份韓國出口額爲496億美元,同比減少14.2%,其中顯示器出口同比降幅爲29.3%,僅次于半導體産品的41%降幅。這對于韓國這樣的體量有限、以國際貿易爲核心的、資源消耗性發達經濟體,是一個嚴重的“經濟平衡”問題。而提升顯示等優勢産業的出口競爭力,就成爲逆轉貿易逆差長期化趨勢的國家戰略。
第二是,韓國顯示産業曾經保持16年全球第一的地位,其曆史積澱深厚、是韓國各個産業中僅次于半導體的,技術、資源、人才密集的“優勢産業”;某種角度看也是韓國的立國産業,有些大而不能倒的意思——特別是在半導體遭遇來自美國的特殊競爭壓力後,振興顯示産業對于韓國電子和信息化産業鏈,具有更爲迫切和重要的意義。
對于振興顯示産業、重奪第一,大屏君認爲,韓國主要有三個武器:第一是財政支持。即韓國政府或使用減稅、政策金融扶持、基礎設施、完善規制等方式爲顯示産業投資開綠燈、降成本。甚至,直接提供啓動資金和補貼。例如,韓聯社報道稱,韓國政府將集中投入4200億韓元規模的科學研究與研發(R&D)資金,升級用于IT的第八代、用于電視機的第十代OLED量産技術。再例如,3月份通過的“韓版芯片法案”中,大型芯片企業的稅收減免從目前的8%提高到15%,而中小型企業的稅收減免從目前的16%提高到25%等等,這些措施未來可能也會應用在包括顯示,以及電池、疫苗、氫能、自動駕駛等其它先進産業中。這部分主要是實現競爭力在“規模和成本”上的優勢。
第二則是提升産業鏈能力。例如,韓國政府爭取將顯示産産業原材料、零部件、設備的自給率由目前的65%提升至80%,全面推進精細金屬掩模版(FMM)、步進式光刻機、封裝設備等80項技術的自主化進程——這部分主要是要吃一些日系和歐美上遊産業鏈的份額。
第三則是瞄准新興應用。具體而言則包括IT用OLED、TV用OLED、大型透明顯示屏、擴展現實(XR)、車載屏幕等等。——這方面看,韓國似乎對于重拾比較成熟的液晶顯示、大屏LED、消費投影等品類的競爭“沒啥大信心”。韓國應用的是增量思維和跨代差競爭戰略。
即整體上,大屏君覺得可以用“領先”二字來形容韓國顯示振興戰略。即以時間上的優勢、推向市場的時間差爲主要競爭力,去避免在成熟技術和成熟市場上與競爭者,如果我國大陸企業正面對抗。實現這一目標的基礎則是從材料、設備、工藝到新興終端和市場的持續創新(自我升級);並在速度和進度上超越競爭對手(領先別人才有足夠競爭力)。
“沒有秘密武器,全是陽謀,主要特點是國家級産業政策和支撐、國家級的市場計劃和協同!”這就是大屏君對于韓國顯示産業戰略的總結。
應對:走好自己的路
“韓國要重拾第一了!”這一點在國內一些顯示同仁心中“引起了不小的波瀾”。對此,大屏君覺得,我們既不能“驕傲自滿”、亦不能“妄自菲薄”!
大屏君覺得應對韓國的顯示産業競爭戰略,我國有三個優勢:第一是,成熟産品、技術和市場的優勢;第二是,顯示核心制造的規模優勢和下遊消費規模優勢(包括內需和出口兩個層面);第三是,前沿技術開發和新産品創新,我國企業,尤其是大陸地區企業的規模、投入強度、技術水平並不弱于韓國,甚至略有領先。
當然,我國企業在顯示産業上和韓系競爭,也有一定劣勢。例如,日韓産業鏈同盟關系已經日益顯現;我國顯示産業在上遊材料、裝備上,對日系、韓系有一定依賴——這主要是因爲曆史積澱問題、我國新興顯示産業起步較晚導致;在出口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可能遭遇的不公平對待等等……
整體上,“基礎是好的、形勢是向上的、信心是充足的。”大屏君認爲,與韓系的“顯示國戰”,我們未必能“一點也不輸”,但是“就産業布局之完整性,我們實際上已經利于不敗之地”——即只要自己不犯錯誤,整體上“顯示中國第一”不會輕易讓位余人。
這一點通過韓國的政策框架更聚焦在“領先”二字、主打“時間差”優勢上也可窺見。或者說,韓國的重回第一,從來都不是指“規模上的”,而是只“領先優勢上”的。反向的,我們則是需要在“保持規模第一”的基礎上,去爭取拿下更多的“領先第一”!當然,在規模上,我們也需要注重日韓台聯手扶持的越南和印度等新興制造基地的競爭:包括成本和規模之爭,也包括技術領先優勢的保持。
總是,大屏君認爲,對于我們而言顯示産業或許談不上“國戰”,但是對于韓國而言這已經是“國戰”。對于印度等新的“野望者”,也會動用更多國家資源來競爭。這樣的全球顯示大棋局背景下,我國顯示産業需要更強大的戰鬥力、更全域的視野、更宏觀和長久的戰略架構:不可驕傲輕敵,亦不可妄自菲薄,要以料敵從嚴的思想積極應對一切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