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比跌幅高達28.2%,這是國內彩電市場交出的7月答卷。據洛圖科技發布的最新數據,2025年7月,中國電視市場品牌整機出貨量僅爲186萬台。除了環比大跌之外,這一數據較去年同期也大幅下降14.3%,創下近13個月來最大的單月同比跌幅。
“跌”的背後是透支效應凸顯
大屏君認爲,如果說環比28.2%的大跌,還可以用“618購物季高峰效應”解釋,那麽同比14.3%的跌幅,就難以如此解釋了——因爲,畢竟年年都有618購物季。618購物季不應該成爲7月份同比漲跌變化的原因。
事實上,業內人士幾乎一致指出,短期原因看,2025年7月電視機市場的疲軟,與“國補”政策息息相關。一方面,去年四季度開始的國補政策,極大拉升了“換機更新”的性價比,推動了去年10月份到今年1月份的市場增長,形成了一輪消費高峰。這輪消費高峰並不代表著行業市場出現了新需求,而只是存量市場的時空轉換,因此對此後的市場走勢一定會造成“透支效應”。
另一方面,6月下旬以來部分地區國補資金緊張,甚至耗盡。而下半年新一輪資金要到8月份才開始逐步到位。這顯然讓7月份的彩電市場形成了一個“國補真空”。但是,從市場消息面看,下半年國補資金已下達,即將到位是“公開消息”——等一等就會有補貼,有優惠,這顯著影響了消費市場需求的釋放節奏。
以上兩個層面的因素疊加,構成了7月“大跌”的短期理由。但是,大屏君必須指出,這種“國補”的巨大影響,依然是植根于彩電市場自身的長期市場規律的。彩電行業依然沒有找到新的“價值點”才是其市場走勢在國補影響下如此“毫無定力”、“任其擺布”的根本原因。
彩電需要新應用新價值,才能走出疲軟
“從2016年的全年5500萬,到目前一年的3300萬,國內彩電市場需求規模10年下降4成!”這是一個長期數據,也代表了家庭電視機需求的“長期疲軟格局”。那麽,爲何如此呢?
對此,大屏君要引用另一個産品的例子!老年人手機市場,智能手機是如何取代傳統“老年機”的呢?如果僅是從“通訊”需求看,傳統老年機聲音更響亮、價格更便宜、待機時間更長、應用更穩定、操作更簡單直接。但是,智能手機卻擁有“刷短視頻”、“微信群社交”、“支付”等三大傳統老年機沒有的功能。
或者說,老年人“帶上老花鏡、努力學習智能機”具有明確的目的!更准確的說法,並不是智能機替代了老年機,進入老年人手機市場;而是老年人也需要短視頻、支付、社交三大新價值。是新價值改變了老年人使用手機的習慣:這與手機傳統的“通信”功能幾乎無關。爲了新價值,老年人願意學習、願意花時間、願意付出更多經濟成本。
將類似的邏輯放在彩電上,則可以發現,雖然過去15年的曆史,彩電也實現了“所謂智能化”。但是,彩電的智能化卻並沒有帶來太多新價值。消費者用彩電的核心應用依然是傳統的視聽娛樂——而且因爲嵌套式VIP、一堆盒子和遙控器、各種APP等,反而讓電視機“越智能越難用”。
所以,大屏君常說,今天的彩電産業有三大坑:“傳統視聽娛樂機制依然是功能主打,但是操作上反而更不好用”;“新興的移動視聽娛樂、短視頻和手持設備崛起,搶占了電視機應用時間片”;“電視機屏幕更大、居室視覺上的突兀感更強,卻偏偏應用頻次降低,爆款新應用不足、價值打折扣”……這三大原因決定了近10年來彩電市場的持續走弱。
“即便是大屏巨幕電視,也只是更爲突出視聽沈浸感”,大屏君竊以爲在這樣的“價值和應用”高度傳統化的電視機産業上,其很難具有從手持、移動端重新拉回消費者“時間片”的吸引力。這也導致,國補政策帶來的換新,在彩電上僅僅是“價格優惠”,這與手機換新尋求計算能力升級、匹配更新的遊戲或者衛星電話功能;與汽車換新更多是爲了新能源和輔助駕駛價值,爲增強的主動安全性;冰箱換新往往需要更大尺寸,滿足家庭人口或者生活習慣改變的需求;空調國補下,很多家庭采購第二台、第三台設備,並應對高溫天氣北移、居家空調向每個房間一台的消費趨勢升級……等等都不相同!
由此,洛圖科技(RUNTO)判斷,今年第四季度的電視市場將可能會掉入低谷,零售市場大概率錄得-20%以上的跌幅。因爲,國補落地拉起行業消費潮,恰是從去年四季度開始。面對同比的極高基數、國補透支效應、國補拉動力隨時間延長遞減,以及彩電缺乏新價值創新的産業現實,今年四季度數據再怎麽難看,都是“正常”的。
“只有更便宜,而沒有明確的消費新功能,僅僅靠大屏化彩電行業走不出低谷、無法創生新增量需求!”大屏君認爲,彩電行業現在最需要的是“嶄新的爆款應用”。
大屏彩電日趨到頂,應用價值升級創新已到背水一戰時刻
雖然總量持續低迷,但是近三年來彩電企業的日子還算可以。原因就在于“大尺寸化”升級。目前75英寸已經是國內消費市場的中樞尺寸。國內彩電市場單台消費顯示面積,是全球市場的近2倍。大尺寸彩電流行,換來總量不變但是單價增長,成爲彩電企業業績的主要亮點。
但是,不僅是大屏君、包括幾乎所有行業從業者都明白,彩電尺寸不可能一直增長下去。這不僅是技術的限制,也是居家空間自身的限制。75-85英寸可能已經是能普及的最大尺寸。居家彩電近百年曆史,主流尺寸從17英寸增長爲70+,即將在這條“尺寸變大的叠代線”上,不可避免的觸碰天花板。
那麽,一旦三兩年內,彩電的大尺寸化潮流結束,國內彩電市場拿什麽“說事”呢?大屏君覺得,大尺寸化潮流,在過去10年的行業低谷中,起到了“腎上腺素”的作用,爲行業創新和新價值挖掘提供了“時間”窗口。但是,行業有沒有好好利用這個時間窗口呢?從今天的市場産品看,答案很可能是“否定”的。
在這樣的條件下,大屏君必須指出,隨著大尺寸化進程到了後期階段,彩電行業對應用價值創新的需求將日益顯著。一旦沒有了大尺寸持續增長這一“腎上腺素”支撐,即可更爲真切的體會到“應用創新”的需求是多麽迫切。在應用創新方面,馬上電視機品類就會面臨背水一戰的空前壓力。
對此,大屏君認爲,彩電産品需要在算力能力、通信能力、模塊化升級能力、軟件生態等基礎能力上全面升級,通過融入AI時代的數字化潮流、重塑巨幕大屏的家庭地位,特別是要提升作爲多種內容載體平台的粘性、開發主動式應用技能,實現真正的從“視聽單一功能”、向“數字化超級節點”的轉變。
因此,彩電行業7月份的暴跌困境,表面看是政策周期與市場透支的短期陣痛,深層則是長期價值創新缺位的持續爆發。當尺寸紅利耗盡、補貼效應退潮,唯有在核心應用體驗上實現顛覆性突破,爲那塊占據客廳中心的大屏賦予不可替代的新價值,才能真正喚醒消費者的需求,引領行業走出低谷,迎來真正的複蘇與增長。大屏君要說,未來彩電價值,必須從主要依靠屏幕這一硬件,向更衣靠算力和軟件的新時代轉變,實現適配AI數字化曆史潮流的真正涅槃重生。